看到網上面一份問卷,關於一些香港政策的意見
選項有
- 支持
- 不支持,因為XXX
- 無意見
- 反對,因為YYY
看到問題所在嗎?
正面的答案有一個,中立的一個,反對的居然有兩個。
「不支持」跟「反對」在本質上根本一樣,如果一個公平的設計,應該是
- 支持
- 不支持/反對(請選擇反對理由:XXX/YYY)
- 無意見
結果的計算因為設計的失誤(或刻意?)變得詭異起來
假設以原問題來得出答案各佔25%,原可得出「持相反意見者比贊成者多一倍」的結論,但也可以說成「支持和不支持的人數相同」。
或許你會問「反對」的人去了那裡?其實因為結論刻意用上「支持」及「不支持」兩項來比較,並避開了「反對」的而得出以上沒有數據上錯誤但卻刻意誤導的結論。
事實上,一份公平的問卷應該在各個選項都有比均的比重。不過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問卷都經過刻意設計,並嘗試引導出想得到的結果。
例如一條「五點評價」的問題,由「好」到「差」共五點,其中必需有中立/無意見,否則答案一定會傾向其中一方。
大家在答問卷前,應先想一下會否被利用去達成某些「統計結論」。